首頁  >  業務通知  >  正文
校企合作:促進職校與企業共贏的人力資源服務新模式
分享到:

柳葉b-01.jpg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就業壓力也進一步加大。如何推動就業創業發展,實現人力資源精準匹配,是國家一直強調並著力解決的問題。

為釋放各類市場主體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供給能力,政府持續推動行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以廣東省為例,據統計,2020 年全省登記求職和要求提供流動服務達5990萬人次,幫助實現就業、擇業和流動 2592 萬人次。人力資源服務業的蓬勃發展,有效提高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匹配度,降低了勞動者就業的等待期。如今,廣東省79.6%的用人單位、82.5%的求職通過人力資源市場實現招聘、求職、流動,而戰略性新型企業招聘、高端人才求職及流動由市場配置的比例更高達 90%以上。由此可見,在高層次人才的精準匹配上,人力資源服務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數據”下人力資源行業的宏觀轉變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崛起,社會上的大部分行業都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變局。在這個變局之中,能夠影響所有行業的人力資源行業,也同樣在時代的洗禮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把人才和企業聚集在一起,讓他們自己去對接的這種中介模式的招聘會已經不盛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報紙招聘也已經沒落;招聘網站蓬勃興起,各大招聘網站能實現人才信息和招聘信息的實時更新,以秒計算;一些網站能實現求職者和企業實時溝通,進行雙方需求的互動,實現快速的對接匹配……

在2021年7月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生態十年變遷白皮書》中,將近年來互聯網為人力資源行業帶來的宏觀變化做了一個簡單的歸納:

2011年:移動互聯網崛起,招聘社交化;

2013年:大數據時代到來,招聘數據化;

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AI 招聘時代開啟;

2019 年:5G 商用元年,以“視頻招聘”為代表的招聘體驗革命。

不難看出,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力資源行業的形態。而人工智能和 5G 技術的發展,更是催生了視頻麵試為代表的一大變革,再次豐富了 HR 的招聘形態。但不管人力資源行業形態怎麽變化,終究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如何為企業與個人實現更精準的匹配,是這個行業始終圍繞的核心問題。


柳葉b-02.jpg



二、市場競爭催化的微觀招聘模式

核心問題存在的前提下,招聘模式的變化也隻是從紙媒、人才市場到互聯網的轉換。過去人們從地方報紙、雜誌的招聘欄目,又或是通過大型招聘會、人才市場找工作,這個時期的轉換成就了在58同城、趕集、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甚至是中華英才等網站投遞簡曆。近年來也有出現“直聊”、“內部獵頭”等方式,但其模式也並沒有脫離傳統。

比如“微招聘”,就是通過利用微博傳播的優勢,由粉絲量較多的個人大V號發布崗位信息,通過粉絲轉載,達到快速傳播的效果。雖然利用粉絲的精準度,招聘信息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應聘者的質量依舊得不到保證。而這種方式與過去在銷量較好的報刊雜誌刊登、又或是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張貼招聘信息並無區別,隻是載體從公共變成個人,從傳統媒體轉移到社交媒體而已。

缺少新模式的出現,必然導致的就是行業“內卷”。如今的人力資源行業,囿於現有模式的局限,已出現一些新的特征。

1、服務內容多元化

人力資源行業所提供的服務形式日益多樣化,包括求職招聘服務、職業指導服務、谘詢顧問服務等等。

2、服務走向個性化

企業需求日益個性化,人力資源機構將更注重提供有針對性、差異性的產品以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

3、服務程度專業化

人力資源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資源的服務對象將開始分化,人力資源供應商的專業分工體係不斷被細分,更加側重於客戶的需求。

4、競爭走向品牌化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越來越注重自身品牌打造,利用品牌效應為公司增值。


柳葉b-03.jpg


對人力資源服務商來說,行業新特征的出現,意味著市場逐漸飽和,競爭趨向白熱化。而對企業來說,雖然能得到高質量的服務,但從獲得與崗位要求精準匹配的人才這一目的來看,難度卻是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基於這種現狀,職業院校的學生群體開始被重視,招聘的新模式——校企合作由此成型。


三、校企合作的現狀

根據《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合作的方式,排名前五位的是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企業派技術人員擔任學校兼職教師、企業委托學校進行員工培訓、企業為教師提供培訓崗位、企業與學校聯合科技攻關,分別占78.72%、48.33%、44.39%、40.88%和39.48%。

同時,企業人員和教師選擇企業與學校聯合科技攻關的分別僅占39.37%和33.68%,說明職業院校與企業建立合作已不罕見,但從數據上看,校企合作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其中原因,主要是現代學徒製的普及程度不高。


柳葉b-04.jpg


現代學徒製是職業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學方式,但調查數據顯示,社會對現代學徒製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分別占14.18%、35.49%、43.69%和6.64%,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現代學徒製比較陌生。


柳葉b-05.jpg


而在院校中,教師選擇對現代學徒製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不太了解的、完全不了解的分別占62.82%、34.21%和2.97%。中職學生 上述三類情況分別占53.80%、38.83%和7.37%;高職學生上述三類情況分別占51.86%、40.90%和7.24%。這說明教師中仍有近4成的人不了解現代學徒製,而且高職學生比中職學生對現代學徒製更為陌生。

對現代學徒製了解的缺乏,使選擇校企合作的企業占比不均。調查發現,與職業院校開展合作的企業,排前三位的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資企業,分別占78.18%、50.49%和34.64%,與私營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比與外資企業合作的比例略低。

除此之外,相關支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缺乏合作機製、企業利益得不到保證、缺乏合作平台、學校缺乏主動性等,也是製約校企合作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校企合作的優勢

目前校企合作處於初級階段,意味著這一模式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在一項“關於企業希望獲得學校的服務和支持的項目”的調查中,從教師答題情況來看,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用工優先、解決員工培訓、專業技術支持,分別為65.83%、65.50%、61.11%。

而從企業人員答題情況來看,排前三位的分別是用工優先、專業技術支持、解決員工培訓,占比為64.91%、61.76%、57.68%。說明教師和企業人員關於校企合作中的供需對接比較充分。

立足供需基礎,“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學校與企業共同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柳葉b-06.jpg


1、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為學生工讀結合、勤工儉學創造條件

職業學校興辦專業產業,並使之與教學相結合,這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實習條件和難得的鍛煉機會。在生產實踐和管理實踐中,學生會在老師的帶領、指導下,把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的願望和熱情。學校興辦專業產業,讓學生參與生產或經營,取得一定的報酬,這客觀上也為學生工讀結合、勤工儉學創造了條件。

2、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目前職業學校的老師大多是從高校直接分配的,專業水平高,理論知識豐富,但缺點是知識應用能力不強,實際操作水平不高,這也極大地影響了職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創設實習基地,興辦專業產業,為廣大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參加實踐、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機會,而且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這有利於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的質量。

3、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職業教育是最直接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它與當地經濟建設關係密切、聯係廣泛,職業學校設置的專業都與當地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由於學校教師專業知識豐富,頭腦靈活,他們依靠科技興辦產業,必然會成為該領域的行家裏手,這有利於帶動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4、保障教學與需求無縫銜接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簡單地說就是工作在第一線,懂技術、會操作、能管理的技術員,因此應按崗位群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需求作為最高原則來設置專業,製定教學計劃。“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培養思路正是這種需求的集中體現。同時,學校也應針對企業所需的產品與技術進行開發,實現學校培養人才、研發產品和技術服務三大功能,使企業需求與學校教學無縫銜接,技術發展方向保持一致。


柳葉b-07.jpg



五、校企合作的高質量落地

CQ9电子集團以深耕人力資源行業22年的豐富經驗與資源沉澱為基石,以深度開拓校企合作、藍領(技術工匠工種)用工為目的,打磨出紅海直聘平台。

平台以大數據技術為引領,以線上招聘為手段,實現了求職者與企業用工需求之間的精準對接,向企業精準交付定製勞動力,向學校輸送“已就業”生源,為“十四五”產研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在今年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招聘會、微信社群等招聘渠道,電話、視頻等麵試方式,火速開展招聘工作,與求職者通過無接觸的方式進行交心談心,職業規劃的調整,合理調整就業預期,增強就業信心。


柳葉b-09.jpg

聯係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萬福路137號、143號 電話:400-076-6663
版權所有:CQ9电子集團 © 2014 粵ICP備12053362號-5